服务热线
认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 分类:健康科普
- 发布时间:2021-07-05 10:25:27
- 访问量: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我国2010年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发急性传染病。部分病例病情严重,平均病死率约为10%,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
该病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江苏、浙江、湖北等省份的山地或丘陵地区发病较多,烟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高发区之一。
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不同地区的高发季节与发病高峰略有差异,山东省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尤其是5-8月份。
1、哪些人容易感染这种病?会不会人传人?
一般疫源地(主要为山地、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到该地区的旅游者,接触蜱的机会增多,得病的风险增大,从事农业劳动的中老年人发病较多。
可以人传人。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以及家属陪护照料病人时,如果直接接触危重病人的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也可能引起感染。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直接接触危重病人的血液或者分泌物也可能引起感染。部分病人感染原因不明。
3、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例有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而死亡。
4、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
②尿常规:蛋白尿多见。
③血生化检查: 心肌酶谱、肝酶升高,尤以肌酸激酶升高为主;可有血清白蛋白降低、血电解质紊乱,部分患者凝血功能异常。
④病原学检查:目前临床上常用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明确诊断。
5、治疗措施
①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②对症支持治疗
高热者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有明显出血者,可输血小板、血浆;可应用保护脏器药物;出现呼吸衰竭及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可转至ICU治疗。
③特殊治疗
疾病早期可给予抗病毒治疗;重症病例可加用糖皮质激素等。
6、疾病预后
病程2周左右,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病毒载量持续升高、血清酶持续升高者预后较差。
7、隔离与防护
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14天。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重大新闻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