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春季预防食源性疾病
- 发布来源:
- 时间:2023-04-25
【概要描述】预防因致病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中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 防病措施 注意食品卫生,做到“五要”,要保持清洁,注意勤洗手,保持餐具、厨具和厨房环境清洁;要生熟分开,食物、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要煮熟烧透,即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煮熟烧透;要科学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室温或冷藏放置的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要食物原料可靠,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的蔬菜、水果、谷物等食材。 预防毒蘑菇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临床类型 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常见毒蘑菇中毒有7种临床类型,分别是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常见,急性肝损害型是最常见的致死类型。 防病措施 由于野生毒蘑菇鉴别困难,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广大市民朋友切勿采摘、购买、食用野生蘑菇,以防中毒发生。 一旦误食毒蘑菇,患者应立即饮用大量的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采取措施催吐、导泻,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并立即到医院进行救治。保留中毒者食用的野生蘑菇样本,供医务人员救治参考。 预防野生河鲀鱼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症状 河鲀鱼有毒成分为河鲀毒素,每年春季2-5月份为河鲀鱼产卵期,此时毒素含量最高。如果加工烹调方式不当,食用后发病急且剧烈,潜伏期一般10分钟-3小时。早期症状为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发冷、口唇及肢端麻痹,以及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严重者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防病措施 预防野生河鲀鱼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捕捞、不买卖、不食用野生河豚鱼。食用后,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请迅速就医。 预防贝类毒素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症状 贝类中毒具有明显地域性和季节性,渤海区域一般在5月份,东海区域在6月高发,贻贝(又称海虹、淡菜)和蛤蜊等是发生贝类中毒的高风险贝类等。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表现为口唇刺痛和麻痹,伴有头痛、晕眩等症状。 防病措施 预防和及时对症治疗是减轻贝类毒素危害的主要方法。广大市民朋友在购买贝类时,尽量去正规的超市或市场,不要在有毒赤潮预警期间打捞或采食海产品,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 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用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预防石斑鱼鱼籽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症状 石斑鱼鱼籽有毒,特别是4-5月份毒性较强,中毒症状主要为呕吐、腹痛、腹泻、头痛,严重者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防病措施 食用淡水石斑鱼时,一定要将鱼籽、鱼血、内脏清除干净。如食用后出现不适,请立即采取措施催吐,并前往医院诊治。
春季预防食源性疾病
【概要描述】预防因致病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中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
防病措施
注意食品卫生,做到“五要”,要保持清洁,注意勤洗手,保持餐具、厨具和厨房环境清洁;要生熟分开,食物、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要煮熟烧透,即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煮熟烧透;要科学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室温或冷藏放置的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要食物原料可靠,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的蔬菜、水果、谷物等食材。
预防毒蘑菇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临床类型
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常见毒蘑菇中毒有7种临床类型,分别是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常见,急性肝损害型是最常见的致死类型。
防病措施
由于野生毒蘑菇鉴别困难,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广大市民朋友切勿采摘、购买、食用野生蘑菇,以防中毒发生。
一旦误食毒蘑菇,患者应立即饮用大量的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采取措施催吐、导泻,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并立即到医院进行救治。保留中毒者食用的野生蘑菇样本,供医务人员救治参考。
预防野生河鲀鱼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症状
河鲀鱼有毒成分为河鲀毒素,每年春季2-5月份为河鲀鱼产卵期,此时毒素含量最高。如果加工烹调方式不当,食用后发病急且剧烈,潜伏期一般10分钟-3小时。早期症状为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发冷、口唇及肢端麻痹,以及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严重者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防病措施
预防野生河鲀鱼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捕捞、不买卖、不食用野生河豚鱼。食用后,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请迅速就医。
预防贝类毒素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症状
贝类中毒具有明显地域性和季节性,渤海区域一般在5月份,东海区域在6月高发,贻贝(又称海虹、淡菜)和蛤蜊等是发生贝类中毒的高风险贝类等。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表现为口唇刺痛和麻痹,伴有头痛、晕眩等症状。
防病措施
预防和及时对症治疗是减轻贝类毒素危害的主要方法。广大市民朋友在购买贝类时,尽量去正规的超市或市场,不要在有毒赤潮预警期间打捞或采食海产品,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
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用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预防石斑鱼鱼籽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症状
石斑鱼鱼籽有毒,特别是4-5月份毒性较强,中毒症状主要为呕吐、腹痛、腹泻、头痛,严重者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防病措施
食用淡水石斑鱼时,一定要将鱼籽、鱼血、内脏清除干净。如食用后出现不适,请立即采取措施催吐,并前往医院诊治。
- 分类:健康科普
- 作者:
- 发布来源:
- 时间:2023-04-25 16:29
- 访问量:
预防因致病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中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
防病措施
注意食品卫生,做到“五要”,要保持清洁,注意勤洗手,保持餐具、厨具和厨房环境清洁;要生熟分开,食物、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要煮熟烧透,即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煮熟烧透;要科学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室温或冷藏放置的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要食物原料可靠,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的蔬菜、水果、谷物等食材。
预防毒蘑菇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临床类型
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常见毒蘑菇中毒有7种临床类型,分别是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常见,急性肝损害型是最常见的致死类型。
防病措施
由于野生毒蘑菇鉴别困难,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广大市民朋友切勿采摘、购买、食用野生蘑菇,以防中毒发生。
一旦误食毒蘑菇,患者应立即饮用大量的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采取措施催吐、导泻,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并立即到医院进行救治。保留中毒者食用的野生蘑菇样本,供医务人员救治参考。
预防野生河鲀鱼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症状
河鲀鱼有毒成分为河鲀毒素,每年春季2-5月份为河鲀鱼产卵期,此时毒素含量最高。如果加工烹调方式不当,食用后发病急且剧烈,潜伏期一般10分钟-3小时。早期症状为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发冷、口唇及肢端麻痹,以及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严重者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防病措施
预防野生河鲀鱼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捕捞、不买卖、不食用野生河豚鱼。食用后,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请迅速就医。
预防贝类毒素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症状
贝类中毒具有明显地域性和季节性,渤海区域一般在5月份,东海区域在6月高发,贻贝(又称海虹、淡菜)和蛤蜊等是发生贝类中毒的高风险贝类等。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表现为口唇刺痛和麻痹,伴有头痛、晕眩等症状。
防病措施
预防和及时对症治疗是减轻贝类毒素危害的主要方法。广大市民朋友在购买贝类时,尽量去正规的超市或市场,不要在有毒赤潮预警期间打捞或采食海产品,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附近海域采集、捕捞海产品。
食用贝类时要去除消化腺等内脏,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食用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要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预防石斑鱼鱼籽中毒
本周提示
4月24日-4月30日 风险:低
症状
石斑鱼鱼籽有毒,特别是4-5月份毒性较强,中毒症状主要为呕吐、腹痛、腹泻、头痛,严重者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防病措施
食用淡水石斑鱼时,一定要将鱼籽、鱼血、内脏清除干净。如食用后出现不适,请立即采取措施催吐,并前往医院诊治。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重大新闻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